当前位置:

九城市政协“聚智聚力 共建共享”-长三角公共卫生一体化(苏州)发言系列九:合肥市政协委员 丁晓芹

时间:2020-08-27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短板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62日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等。我们将借助“长三角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的平台和九地市G60科创走廊共商机制,努力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区域互学互鉴、联防联控、互联互通。

一、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定位不适应传染病疫情防控的需求。首先是疾控机构定位不清晰,独立性弱。现行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和指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置是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不仅是有技术和能力支撑,高效快速启动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是决定防控是否成功的关键,疾控机构很多传染病信息、风险评估结果、防控措施的建议上报转批周期长,联防联控机制无法快速响应。日常疫情处置主要靠着疾控技术人的肩扛起政府的责。正如钟南山院士在227日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中所提到的“疾控机构地位太低”。其次疾控机构与主管行政部门的界限不清,被动色彩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推动疾病防控工作十分依赖疾控机构,疾控机构承担大部分行政部门的事项,遇到困难时不能行使行政权,很多工作出现推而不进、落而不实的混沌局面。第三疾控机构推进医疗机构疾控防控工作没有抓手。《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传染病属地管理,但现实是驻地上级医疗机构、市属医疗机构比市疾控中心行政级别高,民营医疗机构业务指导约束力很弱,基层卫生隶属县区卫健委管理,因此疾控人是靠技术指导和私人感情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报告工作漏报现象普遍,疾控没有行政权和执法权,只能听之任之。

(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首先是疾病预防机构发展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重医轻防”现象,公共卫生体系投入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停留在2003年“非典”后的水平。疾控机构信息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严重落后,疫情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能力靠传统的方法和工具。其次是疾控机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以合肥市疾控中心为例,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编办发〔20142号)要求,市级疾控中心按现常住人口万分之0.44核定编制数,应配在编327人,实际在岗146,其中在编127人。第三疾控机构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疾控机构专业性很强,人员学历层次高,但职称职数按照二级医院标准配备,导致很多博士、硕士长期晋升不了高一级职称,加之总体工资水平远低于同学历医疗岗位,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不适应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的需要。

首先是开发区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开发区管委会没有建立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委托市疾控管理,出现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很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防联控的高效工作机制。其次全市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不健全。市级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由市疾控中心各岗位人员组成,都是业余时间参加应急处置,非专业从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缺乏系统训练,应急技术和能力有待提高。第三卫生应急处置装备严重落后。缺乏应急处置移动快速监测设备、快速指挥系统和规范的处置洗消中心,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疫情等不能第一时间明确发病原因,不能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

二、对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疫情监测预警联动紧紧围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目标,强化区域疾控机构的信息收集、分析、利用能力,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实现重大疫情风险监测预警信息数据共享,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开展区域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响应、处置能力的培训。建立区域疫情监测联席会议制度。

(二)推动区域疾控预防控制体系功能定位系统重塑。将疾控机构定位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略部队”,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中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快速疫情报告制度,建立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传染病防控决策权和监督权,加强与海关、公安、宣传部门等传染病防控长效联动机制,建立省市县级疾控中心的联动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智慧疾控建设,运用现代科技为疫情监测、分析、处置作支撑,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三)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交流平台。G60科创走廊九地市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交流平台,开展专业化应急队伍、流行病学调查、新发传染病疫情、科技创新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定期开展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开展不明原因疾病通报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培训方式缩小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差距,请杭州、苏州疾控应急队伍开展疫情处置案例演示,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经验分享等。

(四)加快推进区域疾控预防控制能力的提升。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落实两个允许,提高疾控人员待遇。加快解决疾控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问题,打通技术职称晋升通道。健全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加大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控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保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