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 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19-12-30

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

发展问题研究

 

区经委、区科委

 

一、全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区按照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科技、产业、人才、金融四大政策体系,全力提升工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以稳中有进应对稳中有变,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全区制造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16年以来,松江工业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72.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368.98亿元,工业总量位居全市第二。2019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72.81亿元,可比增长1.4%;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26.34亿元,同比下降0.2%,产值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二位。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制造业外迁压力不断加大、全市制造业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区制造业平稳增长的趋势来之不易。

(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1、先进制造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先进制造业夯实了全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器2018年,全区实现工业税收247.92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量的46.3%,比2016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2、先进制造业发展效益持续向好。利润总额、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企业亏损面收窄,成本降低。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6.65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产值口径)为130万元/人。2019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人均总产值63.22万元/人,同比增长4.8%

3、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坚持“四个论英雄”的导向,坚持向存量要空间,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强度。一方面,加快调整低效企业。“十三五”以来(截至20198月底),累计调整企业1187家;另一方面,为优质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企业实施增容费减免以来,新增计划总投资126.81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土地产出效率的提高。

(三)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

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推进,海尔智谷、上海超硅、恒大国能、清华启迪、正泰启迪智电港等一批百亿级项目落地,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逆势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全区实现工业投资133.79亿元,在全市仅位列浦东之后,同比增长26.2%,投资额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是十二五期末(2015年)的三倍(见图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6.7%。其中,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实现工业投资122.44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8.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9.6%。投资额的迅猛增长为工业经济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2011年来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量及增速

2、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6+X”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950.96亿元,实现税收69.91亿元,占全区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1.8%28.2%2019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共完成产值305.7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量的18%,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提高了3.3个百分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四)主要瓶颈和问题

1、制造业能级不高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松江最大的产业,目前仍然以代工组装模式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地位,始终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低于全区制造业增加值率的平均水平。百亿级项目形成产能尚需时日,尤其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重大项目的产出可能会低于预期、慢于预期。

2、土地产出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前,全市正在按照四个论英雄的导向,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强度。从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园区经济来看,松江经济园区的亩均产值位居全市第四(落后于嘉定、浦东和闵行),产出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亩均税收仅高于奉贤、青浦、奉贤和宝山,产出水平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3、土地资源瓶颈日益突出。松江的建设用地规模已经突破286平方公里的上限,未来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当前,每年新增产业用地指标向重大项目倾斜,中小企业投资建厂、改扩建等用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环境保护新要求与企业生产技术、装备能力不匹配。法律法规对生产制造企业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但一方面,需要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加大投入,企业投入的意愿不足;另一方面,国内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及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我区制造业企业发展。

5、企业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受到限制。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和发展。由于周边其他地区在所得税等方面推出更具柔性的人才政策,松江企业集聚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难度加大;一些企业在产业升级、增产扩能方面遇到资金瓶颈,相关融资渠道还不通畅,融资成本还比较高;松江技术原创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大学城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大学城内的高校与松江只有地缘上的结合,缺乏血缘上的融合,松江大学城科技创新资源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二、松江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

1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已成为国际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看,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技术正在深刻颠覆和影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一体化正加快推动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随着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趋势的加强,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制造模式向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型制造模式转变。

2、五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引领未来五年全球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根据专家预测,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等五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到2025年,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等五大新经济占全球GDP的比重有望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3、贸易摩擦常态化背景下重点关键产业领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从当前发展形势看,中美贸易摩擦存在常态化、长期化的态势格局,未来全球经济运行和全球化合作的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成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词。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在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必然需要我国加快提升关键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二)松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

1、国家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基础。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七大任务之首,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松江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2、松江承载着提高全市制造业能级和竞争力的重要使命。当前,上海正在全力落实中央交付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和全面推进四大品牌建设,对全市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四个论英雄要求。同时,在《上海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之一、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等目标,对松江区未来推进制造业转型和打造高能级的产业集群提出新要求。

3、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抓手。随着G60科创走廊建设正式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江将迎来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焦先进制造业,在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协同等方面加强探索,是松江更好地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龙头作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

(三)新挑战和新约束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松江先进制造业发展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约束。一方面,中美贸易持续升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会对卡脖子领域和对美进出口产品依赖度高且议价能力低的企业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高房价、高商务成本背景下,企业运营成本日益加大,制造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企业人才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未来松江仍然面临部分企业产能外迁的风险。

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松江的区位优势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与制造服务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的新型产业体系,让松江制造技术更先进、品牌更响亮、制造更智能、产品更高端,全面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使制造业成为推动松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主要路径

——抢占风口。主动跟踪分析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内外新兴技术、新兴业态布局,聚焦“6+X”重点领域,抓紧引进和培育相关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抢先布局发展一批未来技术研发基地、未来产业集群,抓住新一轮产业大风口,争取获得新兴制造业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先机。

——补链强链。针对全区制造业存在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稀缺材料、高级人才、市场品牌、全球网络等薄弱环节,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探索采取外地引进、兼并收购、本地培育、集中攻关等办法,补足补齐松江制造业产业链短板和空白点,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辐射力。

——产融结合。进一步引进和组建更多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产业兼并收购基金,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著名创新投资基金入驻,建立促进制造业升级、创新创业的金融扶持框架体系,利用资本手段拓展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兼并改造传统制造企业、帮助骨干企业收购所需的关键环节,尽快通过产融结合来激活和盘活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资源与动力。

——精准扶持。瞄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企业薄弱环节,逐步改变政府给企业资金、项目、补贴、场地、专家评审等传统扶持做法,探索采取聚焦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放开行业管制、依靠投资机构筛选、依托市场化投资基金、联合市场机构招商引资、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新型研发组织、减免关键人才个税、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新的政策,精准扶持全区制造业企业加速创新转型。

四、具体举措和建议

(一)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以来,松江积极引进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修正药业、恒大国能、上海超硅、海尔智谷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有效提高了松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要进一步突出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一方面,对龙头企业在用地、能源、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投产,形成发展龙头;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大企业加强与中小企业协作,发挥产业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建立从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种子企业的良性发展梯队,积极培育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适合百亿级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二)大力推进产业引领性重构创新,占据新兴产业制高点

随着信息化与诸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系列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增长点不断涌现,对于引领产业升级将产生重要作用。松江应瞄准全球产业发展前沿,立足自身基础优势,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加强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战略布局,以引领性重构创新赢得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聚焦高成长性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发挥扶持政策导向作用,切实促进孵化加速,不断提升商务环境,努力使松江成为长三角高成长性企业诞生成长的策源地。

(三)积极推进价值链升级创新,加速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引领性重构创新与价值链升级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要在大力推进引领性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进价值链升级,推动制造业从组装终端向研发设计、关键部件、生产服务、新型产品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在产业链前端,要抓好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补足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等薄弱环节,整体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中端,要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用好“互联网+”和“AI+”,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转型。在产业链后端,要积极培育发展高端研发、检验检测、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向提供全方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供应商转型。

(四)巩固发展现有产业基础,提升关键环节竞争力

围绕“6+X”产业体系,坚持“四个论英雄”的导向,重点是根据亩产和效益指标,着力保留和发展高附加值环节、调整淘汰低附加值环节。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在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设计、先进封测、设备材料等方面提高竞争力;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在人工智能产品及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布局;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医药制造、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产业;新材料领域,加快3D打印材料和石墨烯的前沿布局,加快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的集聚发展。

(五)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制造业加速发展

探索设立区并购母基金,通过与参与母基金的区内领先科技企业联合设立子基金,最终放大杠杆规模,加强对国内外研发设计、技术创新、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的兼并收购(现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正式并购的最佳时机)。设立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探索组建区金融投资控股公司,将分散的政府各类专项资金、引导资金如创新引导基金、人才专项基金、创业扶持资金等全部统筹起来,纳入金融投资控股公司集中管理,同时加强与市场化金融机构、民营资本财团的合资合作,发展形成金融产业化集团,进一步引导资本加强对全区主导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资。

(六)加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厚植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内,针对引进人才最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多渠道解决人才的居住问题。优化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保障房主要作为面向社会的公共租赁住房使用,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平台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人才公寓的配套服务设施。

 

附件:《国内典型地区的经验借鉴》

 

 

 

 

 

 

 

 

 

 

附件

 

国内典型地区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面对较为严峻的工业发展形势,滨海新区、两江新区、海淀区以及深圳、杭州和苏州等地区都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对自身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进行了再定位和再规划,并通过创新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环境来推动招商引资、要素集聚和企业培育,力求进一步打造和完善现代制造业体系,提升工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

(一)构建主导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产业体系

从产业规划看,滨海新区以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提出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端装备,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北京海淀区通过两手抓来全力构建高精尖的产业结构:一手抓未来先导产业,抢先布局智能制造、精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纳米技术等前沿产业;一手抓主导产业,重点做优大智造、大信息、大数据、大服务、大生态、大健康等6大主力产业。深圳十三五提出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杭州十三五重点发展“1+6”个产业集群,打造1个万亿级信息经济集群,以及6个千亿产业集群,包括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健康、时尚、高端装备等6大主导产业。

 

表国内其它地区制造业发展方向

地区

产业体系

具体内容

浦东新区

“8+10” 现代产业体系

八大产业板块:金融、航运、贸易、文化、健康、信息、装备、汽车

十大重点专项:新兴金融、电子商务、旅游会展、物联网和下一代通讯、智能制造、民用航空、总部经济、高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

滨海新区

“8+7+3” 新型制造体系

八大高端装备产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高性能医疗器械、机器人、3D打印设备、高档数控机床

七大战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三大传统产业:化工、冶金、粮油轻纺

两江新区

“31”产业体系

三大优势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及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能源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

海淀区

“6+6”高精尖产业结构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智能硬件、新材料、航空航天

六大新兴产业:大智造、大信息、大数据、大服务、大生态、大健康

深圳

“8+5”现代工业体系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和节能环保

五大未来产业: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

杭州

“1+6”产业集群

万亿信息产业集群: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全国数字内容中心

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

从政策制定看,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北京海淀区2013年出台了《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了海淀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目标、手段和措施,并从微观上对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孵化器建设、公共平台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及产业政策进行了明确的规划。深圳推出支持未来产业“1+3”文件(包括《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了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及具体的政策支持,包括自2014年起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杭州2014年提出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并陆续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建设六大中心和推进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加快平台建设、注重要素环境保障、加大政策引导,合力营造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综合来看,虽然其它地区动辄打造千亿、万亿规模产业的口号式产业政策未必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但在产业变革瞬息万变的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结合自身科技创新优势和工业发展基础,以更长远的眼光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探索和布局,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是松江加快制造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和创新服务平台

——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通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等11个国家或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营方案,并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目前自主可信开放高端计算系统实现了实质性产品化及产业化,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石墨烯等新材料研究应用跨入全球先进行列。

——建立新型创新载体和研发组织。深圳在缺乏本地高水平科研院所的条件下,于1999年探索设立了虚拟大学园区,目前已有包括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在内的58家国内外知名院校入驻,建立事业单位建制、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47家,设立研发机构240家,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4万人。同时,建立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基石型研发组织,将全国科研资源集聚到深圳并实现就地转化(与传统体制内科技研发平台相比,新兴研发组织在实现技术研发、创新转化、风险投资、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等方面更具优势,如深圳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已达到115家)。

——组建行业联盟或产学研联盟提高创新能力。北京海淀区联合区内科研院所先后构建了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协同创新产业园,整合专业园区、产业联盟、孵化器等各类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孵化。深圳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专项,以华大基因、华为、腾讯、光启、超多维、深圳先进院、创新投等作为主要发起单位,联合行业内的产、学、研、资、介等相关单位,分别组建了基因、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超材料、新材料、3D显示和大数据等产学研资联盟。

综合来看,通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新型研发组织、建立新型行业联盟,是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一体化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松江在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面卓有成效,进一步打通区域合作的瓶颈,推动区域的联动创新和相关创新成果的转化,对松江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多元化资金投入

——组建产业基金或创新引导基金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吸引社会基金、民营资本组合跟投。2015年,重庆市政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重庆市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约800亿元,将采取母子基金结构设立。其中,母基金初始资金规模约255亿元,通过与社保基金、银行、信托、保险等中国国内大型投融资机构和企业集团业务合作,按照母基金与社会资本12左右的资金配比,共同设立战略行业基金、战略集群基金、重大专项基金和其他专项基金等若干子基金,募集社会资金约550亿元。该基金将主要以股权或股权+债权等方式投向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综合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探索设立由政府出资的并购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引导资金流向产业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2016年,北京海淀区设立中关村并购母基金,该基金由海淀区产业并购引导基金、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等联合发起。该基金将采用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运作,总规模300亿元人民币,一期100亿元人民币,通过与参与母基金的中关村领先科技企业联合设立子基金的方式,最终将支持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重点投向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切实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加速增量优质、存量优化深圳2016年公布《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存量空间优化和优势产业提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存量空间优化专项是指清理淘汰低端企业,高效释放空间和产业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如以片区为单位开展低端企业清理淘汰及产业环境整治,政府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助。优势产业提升专项是指引导服装、家具等优势产业,优化提升企业设计、工艺、技术、模式等,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对公共平台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行业重大项目、应用及创新、品牌推广、企业国际化拓展等,给予不超过300 -500万元的资助或奖励。

综合来看,松江在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产融结合发展,并且也在不断探索拓展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创新,但下一步如何发挥好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更多撬动社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领域,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果,还有必要向其他省市学习和借鉴。

 

 

 


相关附件下载:
文件名:image001.png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