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G60科创走廊建设背景下,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6-01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更是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的重要保障。松江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325.0平方公里,涉及10个街镇园区。松江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上一些舆情不时炒作生态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加速推进、区域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抓住经济重心转移、产业迁移、城市群格局逐渐位移以及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是松江的重要使命和现实选择,也是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为此,区政协经济二组就如何通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稳步推进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正确认识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对我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是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这是一条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使绿水青山化为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主观角度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希望影响经济发展。发展和保护是一体的,离开保护的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发展的保护是“缘木求鱼”。保护也要依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生态环境环保也不例外。松江国土面积的53%属于水源保护区、更拥有18万亩的农业良田以及佘山——全市唯一的山林地带历届区县委、区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2000年以来,滚动实施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计实施294项工作。一轮一个脚印、三年一个台阶,进展重大、成绩斐然。建成了一批污水、固废、废气治理等重要环保工程,逐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达到同期GDP3%以上的目标

从客观角度看,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可以做到总体上不影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在短期内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阵痛式”“手术式”影响,这种“手术”早晚都得做、早做早健康。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易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做好这些事情既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又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比如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就是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比如开展“五违四必”综合治理、污染企业清拆整治,既推动解决了市场供求关系不健康的问题、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更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比如实施“煤改电”“煤改气”,也有效拉动了消费和投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从松江实践看,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是并行不悖的。2014年松江率先在全市开展“散乱污”企业清拆整治,四年共清除1907处工业污染点源。从数据看,2018年松江生产总值可比增长7.0%,为2011年以来松江经济经历深度调整后的最高增幅;相比“十三五”期初,制造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从35.9%上升到46.3%2018年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工业总产值较2013年上升1372.9%2019年在创业板上市、成功入围上海制造业百强行列。同时,推进“散乱污”企业清拆整治,共腾出规划区外工业用地近1.3万亩、减少能耗折合16.96万吨标煤,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企业腾出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发展空间。另外,2018年我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二、强化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松江通过两轮中央环保督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黑臭水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但是,仍然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现有的治理体制、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是否切合实际,能否支撑得住2020年的污染防治攻坚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二是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是否全面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全面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是否全面改进了生态环境守法状况,即2020年之后能否守得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成果?

三是各街镇园区和行业的产业发展是否有特色和优势,区域和流域是否形成了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和科学的生态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即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共进循环能否可持续?

答案显而易见。松江现有发展方式下末端治理为主的减排潜力已十分有限,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的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瓶颈制约,主要体现为: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部分河道水体流动性不强,自身生态修复功能较差,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空气环境受气象条件、外源输入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压力仍然较大,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问题屡禁不止;局部区域生态退化问题比较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区没有1家规范化的湿垃圾处置场所,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按照二期建成后实有人口产生的垃圾量推算,也已超负荷原有的唯一一家危险废物焚烧处置企业的资质被停止续发,区内无专业的危险废物中转或贮存场所;污水处理能力缺口较大,以松江200万人每人每天排放0.2吨污水计算,每天产生的污水量为40万吨,纳入环境统计年报247家重点企业日排污近7万吨,加之其它大量的工业企业,实际需求远远超过51.1万吨的污水日处理能力。污水、垃圾、危废的规划和处置能力早已不能满足实际和长远的需求。

三是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传统制造业产业环境污染负荷仍占较大比重。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2018年底清查数据显示,我区7173家工业企业中,4028家企业位于保留工业区块内、3145家企业位于非保留工业区块内;截止2018年底,我区小升高企业共700多家,仅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10%左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不一,排放基数大、风险高,环境问题复杂,也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改善的突出短板。土地利用效能偏低,资源消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土地排放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产业结构偏重、养殖总量和种植强度较大等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更加凸显。

四是各方守法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瓶颈制约亟待破解。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步加大,社会各界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管理执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确保城市环境安全的要求与呼声明显增加,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和要求不断加大与执法监管力量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设置不完善、不适应、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部分地区、干部、企业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非自觉”“口号型”的生态文明“假建设”行为,在绿色发展方面认识不深、能力不强、行动不实,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背景下,要实现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调环境守法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和绿色投资并举,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通过绿色发展来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感

一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以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在土地规划、产业招商、工作导向、责任落实等方面统一思想。各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对职能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负专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浦南地区可先行先试,探索实施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GDP双核算,把生态系统的价值融入决策之中,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继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的高效指挥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各层次合作机制间的衔接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土地利用、产业动态、技术创新、环境资源等大平台建设、交流。积极研究和深入探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背景下以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机制,细化相关政策,加大鼓励支持力度,切实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在环境准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治理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政策差异,促进污染物总量和环境空间容量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的大市场、大流通。

三要强化督查,务求实效。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内部管理评估制度,全程密切跟踪,定期梳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指导推进。发挥人大监督利剑作用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议政等多种形式打出一套“组合拳”,以实际行动为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人大和政协贡献”;两院要进一步协调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检法司关于生态环境污染案件的调查、诉讼和审判工作;环境公益诉讼要给环保组织留出一定空间,司法部门要指导和培育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的能力。

四要政府引导,各方参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倡导以节约、绿色和低碳为主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和公开渠道,完善相关方利益表达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制造业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改革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方式,让企业从被动转向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营资本、乡贤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文明建设。

(二)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能力建设

一要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好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市民接受度的关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加大对排水管网的检查力度,及时修复错接管道和破损设施;加强对市政、工业区和企业雨污水管网管理和维护,建立雨污水管网维护管理长效制度;加快推进以污泥干化焚烧、电子废弃物拆解、危险废物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处置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危险废物处置规模和能力,提升含重金属污泥处理技术与能力,建设以工业区块、产业园区为中心的危险废物贮存点;规范工业企业一般工业固废源头分类收集、贮存和处理处置活动。

二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逐步构建区域之间、部门之间,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环境应急网络体系。继续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地表水环境预警监测与评估体系、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体系,推进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强化污染源协同管理为重点,完善综合执法系统,深入推进移动执法、移动监测、污染源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促进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监管等数据共享,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逐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加强卫星、航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跟踪监测。

三要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当前,我区生态环境领域的干部队伍总体上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程度 “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要创造条件让广大干部职工在生态环境治理一线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要建立完善机构改革、条块之间干部互联互通互动的选人用人平台和机制。以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为硬任务,以执法监管为基本手段,精准靶向、精准施策、精准履职、精准打击。建立执法预警和重点稽查机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持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追责和处罚力度,让偷排漏排企业从“明目张胆”,到“提心吊胆”直至“闻风丧胆”。

(三)多维度全力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简化、强化环境准入,从“三线一单”这个“面”上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我区“三线一单”落地并制定指导意见,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加快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定实施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举措。加快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加快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深化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和计划调度,加强典型区域、重点行业跟踪研究。加强生态补偿、行政村环境整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重大政策和补短板关键问题对策研究。

二要全力服务“6+X”产业体系,从行业领域这条“线”上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6+X”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目录,结合《松江区产业地图》,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发展,为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环保支撑。对标国际国内最好水平,加强规划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三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从重大项目这个“点”上服务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坚持对重大项目环评提前介入、超前服务,让好项目少走弯路、不走死路,变政府部门“端菜”为企业和群众“点菜”,努力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全力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的政务服务水平。(执笔人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