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州市政协委员 冯泽军——加强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发展 合力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高地

时间:2024-02-06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既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引擎。我国从2017年第一次引入工业互联网至今,已从起步阶段迈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迈过了万亿元大关,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000万台(套)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大平台,近年来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数字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九城市共同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连续三年遴选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专业服务商64个、标杆工厂55个、标杆园区6个,跨区域树立数字化转型优秀示范案例,更大范围扩大成效推广。目前,九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359个,成为国家东数西算新基建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联院江苏分院由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通管局、苏州市政府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四方于2021年共建。自成立以来,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大框架下G60等一系列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持续为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工联担当和作为。数字底座方面,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目前已经接入企业超6000家,汇聚数据60万条,并围绕电梯、叉车、纺织、医疗器械等行业,打造公共服务或智慧监管平台,以服务汇数据,并以数据优化服务。积极探索数据登记(确权)交易工作,推动苏州吴江设立全国首个工业数据登记(确权)试点。

生态培育方面,协助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80个,新增数字经济产值超10亿元。基地内布局“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中心等国家示范项目。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联合中心,入驻企业共28家,实时化、实例化、体验化、互动化展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举办各类活动50多场

技术创新方面,承担江苏省重点研发任务,研究多模态算网融合技术结合企业需求,研究特种设备作业的行为识别算法。标准研制方面,推动成立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秘书处的工作任务。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专家服务基地等,推动江苏省建立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职称评审机制。

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工业互联网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半场”中具有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加强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先发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显著成果,对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深化制度创新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完善九城市数字经济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协调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制度规则、数据治理、标准规范、统计评估、安全保障等建设。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和利用制度协同创新,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共同构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评价互认互通的体系机制。统筹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底座和算力资源融合共享、统一调度。

二是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融合应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拥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市场规模优势,瞄准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关键领域,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动态开放G60城市数字场景需求,促进高效精准供需对接,催生更多“首创”“首家”“首例”的创新应用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走廊。

三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联合规划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方案,聚焦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工业互联网等方向,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辐射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引导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共同支持一批集群协同发展组织、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共建共享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数字人才、应用示范、检测认证等高度融合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未来,工联院江苏分院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与G60城市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方面加深合作,携手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