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芜湖市政协副主席 袁发林——创新引领 科技支撑 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2-02

文化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内的表现形式,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鲜明特征。科创是G60 九城市的底色,也是新时代其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速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因水而名、拥江而盛、向海而兴的芜湖,自古享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美誉。开放包容的长江文化、灵动精致的江南文化、敢闯敢试的创新文化、诚实守信的徽商文化、追求理想的红色文化在此交织相融,熔铸了芜湖“开放、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品格,催生了芜湖铁画、无为鱼灯等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诞生了傻子瓜子、奇瑞汽车、方特欢乐世界等一批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标志性企业。近年来,芜湖成功举办了 中国农民丰收节”“神山音乐节”,建成了55 “城市书房”,城市文化美誉度不断增强。芜湖,正以文化为魂、创新为翼,努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芜湖新篇章注入强大动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进一步激G60科创走廊文化新质生产力,建议:

一、坚持守正创新,共讲长江文化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G60 科创走廊九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同属长江文化,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义不容辞。一是优化传播策略。更加重视发挥互联网主阵地作用,构建“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立体化宣传矩阵,使其能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传播与继承优秀文化,全方位擦亮 G60 九城市文脉底色,立体展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之美。二是搭建对话平台。站在大河文明发展的历史维度与高度,策划推出“大河对话”“长江文化国际论坛”“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长江流域艺术品鉴赏论坛”等文化学术活动,共唱新时代长江之歌。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发掘长江源头文化、山水文化、诗歌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打造更具魅力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科技与艺术相交融的长江文旅产品和文化IP

二、坚持科技支撑,共筑文化发展高地

近期爆火全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是科技文化相互赋能的典范。G60科创走廊最靓丽的底色是科创,最深厚的底蕴是文化。一是推动文化转化。依托数字技术加强对G60 九城市文化资源的采集录入、分类整理和标注标识,构建文化大数据体系,挖掘代表性元素,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二是推进科技赋能。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在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领域,培育文化科技“小巨人”企业,使之成为新质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三是实施项目牵引。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文  化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园区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效应,打  造特色鲜明的汽车博物馆等文化项目,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  发展。

三、坚持质效导向,共塑特色文化品牌

G60 科创走廊城市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高校优势、创新平台优势,可以携手共推、联动共塑文化品牌。一是共同培养人才。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重点加强文化工作者在虚拟现实、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培训,培养创新创作思维。整合城市间的人才政策、人才信息、人才认定,促进人才在九市间流动,让九城市成为高素质人才流动的洼地、创新的高地。二是共促环境优化。开展联合协商督查行动,推动文化市“放管服”改革,建立适应文化新业态发展特点的监管机制,打通壁垒,畅通渠道,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增强文化主体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共享文化成果。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坚持“请进”“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九城市艺术家进行联合采风,举办书画摄影展、音乐戏曲汇演、非遗联展等,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做 法,聚焦新质文化生产力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为推进G60科创走廊文化相融、民心相通、产业相促贡献力量! 明年上半年,九城市政协共商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第二轮第七次活动将在芜湖举行。借此机会,热忱欢迎各位政协同仁届时莅临芜湖考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