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精选】关于推进上海人才公寓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2-13
上海作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各类人才汇聚上海、扎根上海、干事创业、实现价值。目前上海房价高,购房难已成为阻碍高水平人才在上海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持续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的重要性就非常凸显。 松江区知联会分析了上海市现有的人才政策,重点就保障住房进行了深入调研,指出部分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对上海市完善人才政策有所裨益。 一、上海在人才公寓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及问题 (一)大需求量将长期存在 2020年,上海出台《关于新时代上海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人才集聚度。数据显示,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75万人。在沪工作外籍人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均排名全国第一;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上海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不断集聚各类人才,对人才公寓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以松江区为例,据统计,2019年新增落户松江1146人,申请人才公寓366人,新增人才公寓2013套;2020年新增落户2391人,同比增长108.6%,申请人才公寓454人,同比增长24%,新增人才公寓2149套,同比增长6.8%;2021年1-11月,新增落户5517人,比去年全年增长130.7%,申请人才公寓570人,比去年全年增长25.6%,新增人才公寓3199套,比去年全年增长48.9%。松江区对人才公寓的持续需求,也是全市各区的缩影。上海对人才公寓的大需求量将长期存在。 且按照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在商品住宅建设项目中配建的公租房可以转换成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按规定租住满5年后就可申请购买,意味着每年公租房还会消耗转换掉一部分。一方面是大需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与之并不匹配的增长速度。 (二)分布不均衡 全区各区的人才公寓分布较分散,不平衡、不合理。譬如松江区重点园区临港科技区人才相对集聚,但是附近的人才公寓较少,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总体上公租房型人才公寓申请量大,房源相对紧张。 (三)申请手续繁琐 公租房型人才公寓申请人员的准入资格审核流程较繁琐,准备材料多,需要申请人密切留意相关政策,“踩准”各个环节、时间点,即便全程顺利完成审批也需一个月,如若中间某环节缺失(或延误)那更是遥遥无期。加上房源较紧张,选择余地小(地段、楼层、面积等因素),容易挫伤申请人的积极性。 (四)差别性不够,灵活性不强 相较而言,在三类房型的人才公寓中,公租房型人才公寓月租金相对较低(有人才租房补贴),配套好,适合一家三口的人才居住,但“准入门槛”较高,数量有限。社会型人才公寓定价灵活,房源相对充沛,适合单身青年,且在管理上未知隐患较多。部分公寓尚存在管理不到位、租金偏高、环境脏乱等问题。 人才来自全国各地,性格、习惯、作息等等情况迥异,各类人才公寓无法对他们进行区别安排。大比例的青年单身公寓不利于人才的真正落地,只有让人才安心把家落地,亲人团聚,才是实现人才政策的核心所在。 此外,公租房租期仅有两年一种模式,期间不得退租,如果退租不得再换签其他公租房。且个人租赁公租房累计最多只可申请六年,期满必须搬离。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租房政策的公平性,避免出现长期占用公共资源的现象,但一刀切的操作方式对部分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产生较大经济压力。 二、意见和建议 (一)持续推进人才公寓规划建设 上海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约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且按要求,凡新出让土地、用于开发建设商品住房的建设项目,均应当按照不低于建设项目住房建筑总面积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各相关部门可以联动,对人才公寓建设的方案给予通盘考量,从土地供应、设计规划、房型统筹等方面制定5年甚至10年规划。同时,可以大力推进单独选址、集中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建设,可逐步实现先租后买。总而言之,从制度上保障人才公寓的持续推进。 (二)平衡房源地分布 应充分调研重点园区人才公寓周边配套情况及企业需求,同步规划多种人才公寓,充分考虑地段、面积等因素。短期内无法满足的,可加大周边乡镇资源的开发,同时做好公共交通和短驳交通的相应配套。 (三)简化申请流程 借鉴“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模式,简化人才公寓申请流程及材料,制定部分佐证材料补充或者替换方案,避免出现因某件材料缺失需隔年取证申请的现象。对于部分优秀人才,可以给予绿色通道申报。 (四)完善多种房型需求,制定灵活租赁方案 一是加大多种模式人才公寓的建设,满足家庭型、合租型、情侣型等多层次需求。二是建设一批“机动”公租房作为引入人才的临时过渡,可以以所在单位做担保,简化申请环节。申请人可与公租房管理方签短期租赁合同。同时,此类公寓也可用于大学生毕业实习时租房,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上海就业。三是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部分闲置公房进行改造以做人才公寓的有效补充。同时也可充分利用既有空余、废弃厂房,改变房屋规划属性,大规模改造成为人才公寓。 (五)政府牵头加强人才公寓全方位管理 应建立联合房管、人保、物价、市场监管、应急、公安、消防等多部门联合的监管力量,对人才公寓租赁过程中的租金定价、人员入住、消防安全、物业管理等多方位进行监管,确保资源不浪费、入住无隐患。同时建立健全统一的网上申报、受理、查询、投诉、举报、监督信息系统平台,使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工作成为公开、透明、廉洁、规范的阳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