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精选】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刀具安全管理及 刀具购买审查的建议
时间:2023-09-05
2022年6月以来,上海已累计发生多起暴力事件,其中发生在城市中心区域的挥刀砍人事件,已有两起被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造成的人员损伤和惨痛后果令人悲痛。尤其在闹事街头、医院等公共场所实施的无差别式的袭击,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带来沉痛的肉体伤害及心理阴影,城市的安全性受到冲击。 一、主要问题 刀具主要用于制作食物或切割物品之用,部分情况用于工业等用途,民用中用途比较固定。但刀具是存在高度危险性的物品,相比其他危险物品,获取渠道相对便利,如不加以管控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现就暴露出的问题,简要总结如下: 1、地方性的政府规章和管控标准缺失。根据1983年3月12日发布的《公安部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其中对于管制刀具。管制的刀具是:匕首、三棱刀(包括机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跳刀)以及其它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而现实生活中,除了上述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外,多以陶瓷刀具、菜刀、水果刀等生活大型刀具等为主。包括上海在内的绝大部分城市,都未能检索到现行有效的关于刀具类的管控措施和法律规定。1997年修正的《上海市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办法》,也已于2010年12月20日被废止,至今未有更新。 2、网络刀具的购买问题。翻看各类网络销售平台的APP或者客户端,进行刀具类的检索,可以海量的出现各类刀具。诚然刀具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提供生活便利。但诸如西方类的刀具,匕首,宗教性质的刀具、弹簧刀、户外使用的高强度刀具,甚至是其他类型的尖锐、含有攻击性的类刀具物品都可以较为轻易的购买或者取得,并不存在限制。我国是严格控枪的国家,但对于刀具购买者如果放松管理,也会产生不利后果。 3、公共场所缺乏主动检测设备和防御物品。普通市民正常出行,在公共场所的活动显然无法预计会出现诸如挥刀砍人等恶行事件,作为普通市民无法苛责其始终处于主动观察四周危险的状态。而公共场所还没有完全普及安检设备,也缺乏类似防爆盾牌等可以供市民进行主动防御的物品。在危机事态发生后,可以及时应对的措施比较滞后,无法有效保护公共场所内的人员。 二、意见建议 1、建议上海市人民政府应该重新发布刀具类管制的地方性规范文件。明确管制刀具的种类、范围、区域和罚则等内容。地方性规范文件还应当结合上海进口博览会、疫情防控常态化等重特大事件,制订含有区域特点的操作指引和实施细则。 2、建议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强社会面管制刀具、陶瓷刀具的禁售以及生活类刀具的实名购买登记等工作,维护上海社会面的安全稳定。 3、建议引导鼓励各类网络销售平台的主体,在刀具类网络销售过程中,增设刀具类含有危险的警示类提示,出具相应的风险告知并由购买人完成一定数量的购买刀具用途及心理类风险评估问卷后,符合正常购买条件的予以网络销售行为。如存在网络购买刀具类风险的,应主动劝离消费者购买刀具等行为。 4、建议引导鼓励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办公楼宇等,有条件的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出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尤其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建议配备固定式和手持式两类安全检查设备,并在现场执勤保安中指定专人持有防爆盾等设备参与日常保安执勤。 5、建议引导鼓励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办公楼宇等,在醒目的、较易拿取的公共部位增设固定点位的防爆盾等存储柜,类似消防设施的常态化摆放,便于受到紧迫损害的市民可以主动开启存储柜,使用防爆盾等设备保护生命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