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精选】关于松江区人才补贴政策惠及在松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建议
时间:2023-12-19
2015年,松江区出台了十三条人才政策,加速集聚推进松江转型发展的各层次人才。对于优秀人才,松江区将实施差别化的激励待遇,分类认定为A、B、C、D、E五个层次优秀人才。2020年12月30日,松江区又发布了关于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发展生态的实施意见,以及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10”人才政策,更加聚焦对高潜质国际化人才、科创领衔人才、实用技能人才、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全方位扶持。新的人才政策力求构筑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制度,更加聚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X”产业人才发展需求,更加凸显人才优势,补齐人才服务短板。2021年6月21日,程向民书记在介绍《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相关情况时又指出,将有40多万人口移居到松江新城,目前985高校人才的招募/申请比例是1:100,未来加大力发展高铁枢纽在人才引进方面,松江未来5年将投入20亿元,重点支持资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人才发展和人才引进。可提供人才公寓不少于1.5万套,对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当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 但目前上述一系列人才政策都只适用于注册在松江区的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而像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注册在上海市其他区的松江大学城高校来说,上述政策不适用,即这些大学引进的人才不享受包括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甚至子女在松江入学教育等政策。 松江大学城位于松江新城,处于G60科创走廊主干道,大学城一方面为松江区大量高素质人口的导入,提升松江新城的人文居住氛围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大学的师资也是高端人才集聚的地方,每年仍继续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人才,这其中不乏高潜质国际化人才和科创领衔人才,但因为单位的注册地不在松江区,因而他们享受不到松江区的相关人才政策,尤其是优质的子女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这些高端人才落户松江的积极性。许多教师舍近求远去市里买房居住,每天花费几小时的通勤时间。这些高层次人才没能真正地融入松江,这将不利于与本区企业的深入合作,降低人才在推动松江区科技研发、提高松江区人口素质及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 建议区政府的人才政策也覆盖松江大学城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包括: 1、松江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给学校一定名额) 2、人才安居类:安家费、租房补贴、人才公寓 3、海外人才蓄水池(或更高级别人才)的区级配套支持 4、为学校认定的部分高层次人才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5、优先参加松江区组织的各类人才慰问、联谊活动 6、子女教育资源的享受等 吸引他们落户松江,以松江为家,从而有利于学校高层次技术人才与松江企业密切、深入合作,在理论研究、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好助力G60科创走廊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