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情民意精选】关于防止“捐赠返利”等公益慈善领域 诈骗现象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04-03

近年来,不法分子打着公益慈善旗号,利用慈善组织尤其公募基金会账号,以“捐赠返利”“做任务返现”等名义,通过手机APP骗取公众参与刷单、投资等不法活动层出不穷,包括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市红十字会等在内的慈善组织和社会团体由此“躺枪”,深受其害。近期,又有一些基金会账户因此被冻结。

纵观不法分子的行骗路径,他们往往会谎称既能捐赠又能返利的名义做广告,待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会向受害人发送从慈善组织正规平台发布的捐款码,并要求受害人捐赠小额不等的本金,并且给予及时返利。受害人看到捐赠能及时返利,并且能从网络上查询到捐赠码正规出处,便会信以为真。而骗子在受害人做完几单试水后,就会以任务升级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垫付大额资金进一步参与任务,并下载其指定的虚假APP,在该APP内进行所谓的捐赠返利。这时受害人会深信不疑继续转账做任务,结果这些钱就流入了骗子的口袋,导致财产损失。受害人报案后,慈善组织的银行账号就会被冻结,冻结期约半年。慈善组织不仅要面临大量小额捐赠款项的退款,公信力严重受挫,同时也影响了机构的正常运营。

为此建议:

1、加强慈善防诈宣传。鉴于“捐赠返利”等公益慈善领域诈骗现象暴露出的公众对于捐赠常识的认知缺乏,公安、司法、民政、网信等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行业组织、慈善组织应进一步联动,加强慈善防诈宣传,普及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捐赠行为公益性的认知。

2、优化白名单申请机制。目前,一旦受害人报案,慈善组织的银行账号就会被全部冻结,这样一刀切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日常运行。且目前的白名单申请机制,通常仅限于慈善组织的一个基本账户,对设有代表机构且有独立账户的慈善组织,并没有起到保护性措施。建议优化白名单申请机制,一方面通过限额止付的形式代替账号全部冻结的处理方式,冻结的资金只针对涉案金额,以此降低对基金会日常运营的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扩大白名单申请范围,使慈善组织代表机构等运营受到保护。

3、加大源头预防和打击力度。加大对此类案件的立案侦查力度,以及网络平台、银行系统的终端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每个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