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关于推动松江区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4-09-20
生命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产业的统称。 目前市场占比最大的还是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具有领域广、链条长、潜力大等特征。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领域之一,生命健康产业也是上海“十四五”布局的重点领域。松江区应明确本区生命健康产业的目标定位,确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最终形成发展的强势推动力。 一、松江区生命健康产业现状 近年来,作为上海之根,松江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引导形成了空间成本、产业融合、完善配套的综合优势。松江的生命健康产业有3000多家,基本涵盖各领域。但由于政府部门间未形成对生命健康产业服务的大机制,上下游不同产业领域间也缺乏交流平台,存在信息孤岛,“五医”(医药、医学、医疗、医械、医养)联动相互促进的格局未形成,生命健康产业对松江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还不够高。 二、存在的不足 (一)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不够集中 作为生命健康产业主要领域的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度低,资源分散,人才交流培养受限,难以形成发展合力。虽初步形成以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代表的集聚区域,但对比张江药谷、奉贤东方美谷等园区,还未形成高知名度和强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园区品牌。 (二)产业链条不够完整 国外健康产业呈现出“以点到链”的发展路径,如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从最初的仿制药生产带动产业链医药研发、临床试验与医疗服务等环节共同发展。而辖区产业园,盲目追求企业规模与数量,忽略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和渗透性、导致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因而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品牌塑造意识不强 塑造健康产业集群品牌有利于市场拓展,实现多元发展。而区内大多数产业园区,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外围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再加上引进的规上企业少,未能促进形成产业发展特色与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命健康领域集聚优势不明显 生命健康头部企业集聚度不高,纳统规上企业占全市比重偏低。同时平台服务机构资源较为短缺。基础研究平台布局少,当前仅有G60脑智科创基地,与浦东、杨浦等区存在较大差距。 三、建议 (一)建立部门协同推进的联席会议机制,建设生命健康产业服务工作联盟 按照松江区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战略要求,建议区发改委牵头建立区级健康产业统一规划,编制松江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扩大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松江工作站的参与部门,汇集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市场局、区经委、区卫健委、区医保局等单位,结合环保局和区人防办等产业前置审核部门,打造生命健康产业服务联盟定期商议,打通松江生物医药产品从制造—销售—使用的内循环通道,切实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二)突出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战略布局,持续引入优质研究型医疗机构 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及附属松江医院的技术优势,探索建立生命健康临床应用基地,打通研发-产品-临床链条,实现生命健康产业“策源-转化-应用”闭环,形成以“创新医药研发产业优势+现代医疗服务业”的集群优势。最终实现“五医”联动的局面,更好带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三)差异化培育,推动产业园品牌建立,形成行业集聚优势 紧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松江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建设,推动以创新药研发、细胞治疗技术及制品为发展重点的生物制药领域攻关突破;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值医用耗材、植(介)入性医疗器械及高端医药装备,鼓励医疗机器人、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等强创新性、高附加值领域加快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设一批生物医药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和转化平台,吸引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及创新创业主体集聚松江,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创造力的生物医药“松江方阵”。 (四)将养老健康及研究型医疗机构纳入重点发展领域 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将会是我国养老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医养产业不但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而且将成为我国本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之一,预计2023年规模将超过13万亿,年复合增长30%。松江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辐射整个长三角,特别适合发展健康养老(医养)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