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委员会二组赴青岛市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12-09-05
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政协社会事业委员会二组部分委员一行10人于2012年8月23日至25日对山东青岛市进行了关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学习考察。区政协社会事业委员会主任王莉萍、副主任张东民参加。考察团成员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第2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德国建筑德式官邸旧址、崂山、青岛奥帆中心等地。三天的学习考察,大家既被美丽的青岛市容市貌深深吸引,也为青岛近年来的发展所感慨,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主要感受 青岛城市建置于1891年,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1万人。市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万人。经济总量、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前10位。青岛市是国家计划单列市、胶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青岛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青岛是一座对外开放城市。目前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年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700亿美元、400亿美元;作为港口城市,青岛是我国五大贸易口岸之一,与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年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3亿吨和1000万标箱,居世界港口前十位。 青岛是一座品牌城市。青岛重视打造品牌效益,拥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一批品牌企业。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青岛啤酒位居世界啤酒厂商前十强,海信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借助著名产品品牌,使青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家电城,这些城市品牌成为城市形象,为青岛创造了无限商机,扩大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青岛是一座旅游城市。青岛市是国务院较早确定的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之一,重视具有风貌特色老建筑的保护。还挖掘自然优势,突出山水特色,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处处显露出海天一色魅力情怀。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66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青岛是一座海洋科研城市。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40%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和海洋领域院士,承担着50%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 主要体会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尽管时间比较紧,但是我们感到学习的内容还是丰富实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通过学习考察,我们主要感到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开阔了视野,开拓了工作思路。通过实地考察青岛的经济、旅游和城市发展情况,大家普遍对青岛的发展态势有了感性认识,更增强了发展我区经济社会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更增强了做好新时期政协委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家感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二是感到解放思想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通过考察,我们感到青岛在工业化和旅游城市规划方面全面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作为政协委员,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三是更加坚定了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决心。从青岛发展经验来看,青岛市非常重视以创新引领驱动以发展提升层级,2010年5月,国家科技部批准青岛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方案,这意味着青岛高新区已经跻身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圈层。发展在于创新,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靠创新,推进未来转型发展也要靠创新。只有锲而不舍地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为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为参与国际竞争增创新优势。(社会二组 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