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冯仁强--大力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
打造创新活力之城
时间:2021-01-13
杭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期许的“创新活力之城”。科技型初创企业是杭州“创新活力之城”的重要支撑,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培育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2019年,杭州成功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并取得绩效评价第1名。杭州市大力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打造创新高地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以优惠政策激发企业研发动力。综合运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后补专项等政策,引导科技初创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整体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6.8%,平均拥有知识产权6.9件、发明专利1件,科技型初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是以科技金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通过引导基金、担保、周转金、新科技金融产品、挂牌上市等综合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目前,我市创新创业平台风投基金总规模超122亿元,帮助1516家在孵化企业获得投资36.68亿元。6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约占挂牌企业的四分之一。1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我市新三板企业的81.4%。 三是以阶梯培育助力企业成长壮大。我市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精准施策,通过实施“雏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举措,完善“创客—雏鹰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高企—领军型企业”阶梯培育体系,努力形成企业培育成长链,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群。2019年底,全市累计认定雏鹰企业4540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7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年入库2985家。其中,我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1.7%。 四是以孵化生态营造企业创新环境。近年来,我市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创投基金+特色服务”和“产业孵化+资本助力”的“杭州模式”,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2019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78家,其中,省级孵化器92家,国家级孵化器达41家,国家级孵化器连续8年位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众创空间180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12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5家,居省会城市第1位。 五是以人才引育支撑企业腾飞硬核。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面向全球推出了“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延揽高端人才,打造杭州人才集聚高地。多年来,我市互联网人才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榜首,连续九年成功入选“魅力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六是以合作共赢开拓企业发展空间。我市按照优势互补、资源统筹的理念,推动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既主动承接上海资源溢出,又积极输出优势资源加深区域合作。近年来,我们引入上海天境生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等一批重要项目。建成启用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5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发放通用通兑创新券3.9亿元,覆盖26个城市科研设施。牵头成立长三角特色小镇产业联盟,余杭区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挂牌设立,创新创业协同更加紧密。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研发实力雄厚,科创产业发达,是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杭州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为助推G60科创走廊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杭州力量。 一、深化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杭州高新区和临江高新区提质发展,谋划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协同发力,促进科技资源集聚,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高地。高质量建设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园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产业上下游环节。 二、深化政策扶持 统筹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资源,加强政策集成,升级“亲清在线”平台,架好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沟通桥梁,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搭建大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协同带动初创企业发展。扩大企业使用科技创新券购买技术服务的范围,帮助企业在长三角寻求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帮助中小科创型企业降低创新成本。 三、深化人才引进 以“三名”工程和系列人才新政为重点,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探索共建长三角跨区域联合实验室,参与推进集成电路等领域一批重大“卡脖子”技术攻关。鼓励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路演、培训、沙龙等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向杭州集聚,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金等资源。发挥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合杭梦想小镇等市外创新飞地示范作用,加大对长三角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力度,打造人才新高地。 四、深化产业协作 依托钱塘新区长三角小镇、生物医药合作园等载体,推动与上海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上形成高水平协作关系。加强与长三角区域、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的战略协同,拓展合作内容,努力在特色小镇、科技园区共建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城市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为依托,加大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和数字化治理方案输出,拓宽杭州数字经济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