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政协主席 李上葵——赓续千年文脉 共谱时代新篇
时间:2024-11-26
一城山水经典,千古人文金华。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金华,共商G60 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大计。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一直以来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金华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与北宋胡瑗先生创立的湖学文化“明体达用 ”的核心思想一脉相承。湖州底蕴深厚、文化灿烂,是一座有着 5000 年文明史、2300 年建置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是丝瓷笔茶的“四源”之城,钱山漾出土迄今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苕溪流域的商周窑区被认定为中华“瓷之源”,文房四宝之首湖笔“湖颖之技甲天下”,世界上首部茶学巨著《茶经》诞生于湖州。二是名冠江南的人文胜地,孟郊、赵孟頫、吴昌硕等湖州籍文化名人灿若星河,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名家在这里挥毫建功,成就了“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誉。三是运河文化的江南典范,湖州是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的核心区块,古镇、古村、古塔、古桥积淀了丰厚的江南古韵文化。近年来,湖州坚决扛起“两山”理念诞生地的政治担当,全面打响了“在 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 一、聚焦人文振兴,打造“大 IP” 湖州充分发挥文化支点和撬动作用,聚焦名城、名人、名村,谋划打造了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流量的地方文化IP,并以“最江南”为文化主题,当选2025 年东亚文化之都。一是推进名城复兴。建设6 公里“青绿游廊、青绿水环”,打造中心城区夜游长廊,发布 6 条“City Walk ”线路;大力推动南浔古镇集群复兴,游客数量将突破2000 万。二是构建名人矩阵。编纂《湖州文丛》《乡村口述史》等典籍,举办纪念沈尹默诞辰 140 周年活动、徐迟报告文学奖、陆羽茶文化旅游节、“浙里昌硕”书法展等系列活动;湖州政协围绕“二十五史里的湖州人”主题开展文史征编。三是培育名村品牌。余村、潞村、五四村、顾渚村等享誉全国,国际滨湖度假大会、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湖州,云上草原、裸心堡、长颈鹿庄园等乡村网红景点火爆出圈,“湖式”乡村旅居生活成为众多游客的“诗和远方”。为此建议:我们G60九城市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名人、名镇、名村文化内涵,合作打造G60 历史文化长廊,共同延续长三角历史文脉。 二、聚焦文旅融合,形成“大产业” 湖州十分注重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积极推动以文兴业、以文兴城。2023 年,全市文旅产业营收突破 1350 亿元,游客人数突破 1.1 亿人次。一是全面开花。湖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太湖、灵峰、莫干山、西塞山等4 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级市,打造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德清、长兴、安吉均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 10 位,其中安吉县连续 6 年位居榜首。二是项目为王。实施重大文旅项目带动战略,龙之梦等232 个重大项目火爆运营;开展文化产业“四季蝶变”行动,环球墨非、莫干山AI 影视城等优质项目落地。三是向新而行。“青来集”“谷堆乡创”“深蓝计划”等青年乡创项目,“ 文艺范、烟火气、年轻态”的文化空间在湖州蓬勃发展;比如,湖州有“村咖”近 600家,与各类文化礼堂、乡村博物馆、民宿、研学基地跨界融合,成为网红打卡地;湖州青年入乡工作,今年得到李强总理2 次批示肯定。为此建议:我们G60 九城市要加强文旅产业协作,组建G60 文旅产业联盟,合力推动长三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宣传赋能,赢得“大流量” 湖州积极打造文化宣传载体,努力推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 国”城市品牌现象级传播,实现“出圈又出彩、一流变顶流”。一是 加强主题宣传。成立湖州国际传播中心,央视城市形象广告累计 触达 140 亿人次,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千万工程”“文化中国行”等活动相继来湖,中央媒体平台报道数量居浙江省 第二位。二是激活文化基因。成立陆羽茶文化推广基金,“典籍里的中国 ”“非遗里的中国 ”“艺术里的中国 ”等IP 落户湖州,74 个“民俗里的湖州”活动火热推广。三是创新媒体融合。入选中宣部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开发融媒场数字化传播平台,融媒技术实现向广西北海、安徽阜阳等城市对外输出。为此建议:我们G60 九城市要构建文化宣传联合体,共同唱响长三角文化“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