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松江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1-02-20
关于加快推进松江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要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松江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一、文创产业现状与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在影视、工业设计、出版印刷、创意设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创产业集群。2019年我区文创产业产出超200亿元,营收逾196亿元,文创产业已显现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软实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较,我区文创产业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文创产业占比不够大 主要表现为文创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够高,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城市文创产业总值占据GDP的20-30%,而我区仅占10%左右,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的产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二)文创产业集聚度不够强 主要表现在文创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优势较弱等现象。据统计,区内经营规模小于1000万元的文创企业数量达4730家,占比87.7%,小微文创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创新力不足。在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的现实情况下,文创产业发展无法形成合力。 (三)文创园区能级不够高 主要表现为产业园区整体能级不强,环境欠佳,配套不足,文创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创新不够,效益不高,入驻企业流动性大,造成园区“变味”。比如时尚谷创意园特色缺失,泰晤士小镇原有进驻的文创企业流失严重,九里工坊更是“大杂烩”,云间粮仓刚起步,创客联盟处于举步维艰状态。 (四)文创产业链不够全 主要表现为文创产业缺乏应有特色,没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根源,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和设计能力不强,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创企业关联度低,导致产业链不全,难以形成文创产业链快速发展。 二、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布局实施 制订好“十四五”松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为目标。应积极筑巢引凤,加大对文创园区和文创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重视对松江文创市场的培育,使文创产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文创园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创街(园)区 一是针对现有文创园区,进行环境升级改造,遵循文创产业发展规律,注重特色,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集聚园区的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文创赋能升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利用老工业遗存文化,盘活老旧存量资产,提质增效,为城市更新寻求二次价值转换。三是以泰晤士小镇、广富林文化遗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泗泾老街等特色街区引进文创项目,因地制宜做成特色,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特色文创街区。 (三)挖掘文化资源和元素,构建特色文创产业链 依托江南文化背景,顺应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契机,充分体现文化遇上科技的巨大魅力。着力整合资源,塑造地域文化属性,充分挖掘松江历史文化、内涵元素,把松江顾绣、四鳃鲈鱼、广富林、大仓桥、方塔、醉白池、云间第一楼、二陆草堂、董其昌、程十发等以及非遗文化、博物馆文化、文博作品等稀有地域产物和文化符号与名人文人效应串联。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松江自己IP的文创系列产品,明确松江文创产业发展重点,并拉长产业链,构建良好产业链生态圈。 (四)推进校企深度联动,提升松江文创产业综合实力 松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大学城优势,大学城七所高校学科专业近200个,而且创意设计领域的学科分布广泛,涉及众多行业领域,特别是东华大学和视觉艺术学院,优势学科较为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与联动,搭建广泛深度合作的平台,让有市场潜力优质的文创理念、文创设计、文创产品走出校园,亮相社会,进入家庭,促进文创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能打动人心、留得住人才的政策,培育一批愿意留在松江创业、就业的莘莘学子,成为松江文创队伍中的新鲜血液、生力军。 (五)成立松江文创行业协会,助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管理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关注文创企业发展动态。听取企业诉求,聚焦重点、难点、痛点,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向政府要政策,为企业拓展市场,积极组织开展文创产品研究,创意设计作品评选、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开展文化艺术品展览展示交易、大型论坛、企业沙龙等相关活动,有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随着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只要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调整完善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定办法,就一定能把松江的文化创意产业推上一个新台阶,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
发言委员:彭红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