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赴浙江调研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时间:2017-04-14
4月11日—12日,在邵林初主席的带领下,区政协部分常委、委员等一行14人赴浙江仙居、丽水等地开展了为期2天的学习考察。考察组前往浙江省仙居县神仙氧吧小镇和丽水市古堰画乡小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丽水市、仙居县政协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有益地工作交流,了解并获取了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特色小镇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市区,产业特色比较明显,具有产业、文化、旅游及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空间和平台,是区域面积合理、经济活力强、生态环境好、体制机制活,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人文气息深厚的相对独立区域。它既不是行政区域概念,也不是产业园区概念。 神仙氧吧小镇位于仙居县白塔镇境内,地处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规划总面积3.8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之一。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5万元,其中民间投资4.95亿元,新增财政收入3413.25万元,接待旅游567.45万人次,获2016年度台州市特色小镇综合考核第一名。 古堰画乡小镇坐落于丽水市西南28公里处的大港头镇和碧湖镇,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生态底色透亮,产业特色鲜明,核心区面积3.91平方公里,是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遗产所在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15年,古堰画乡小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2016年,小镇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首届特色小镇“镇长”论坛,被列入全国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镇、首批全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获评全国最美乡愁艺术小镇、全省优秀特色小镇,景区获全国旅游安全保障最佳景区、2016浙江旅游总评榜之年度旅游景区人气奖等荣誉。 二、特色小镇的相关要求与政策 浙江省对特色小镇有特殊的要求与定位。“三大要求”是: 1.产业定位。特色小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根据每个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指导。 2.规划引领。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 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 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 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 3.运作方式。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 “两大政策”是: 1.土地保障。特色小镇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 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 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2.财政支持。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三、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 1、坚持规划引领。神仙氧吧小镇先后委托杭规院、中国美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同步开展产业发展研究、用地规划、旅游规划、视觉及品牌形象、智能小镇、A级景区创建等系列规划编制,完善神仙氧吧小镇的规划体系,为创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夯实基础。古堰画乡在前期完成控制性详规修编、特色小镇开发规划、产业发展策划、创5A级实施方案编制的基础上,委托中国美院团队编制了《古堰画乡城市色彩详细规划设计》,对古堰画乡核心区域的建筑色彩、风格等进行总体规划,并逐幢为画乡区块沿江建筑设计立面改造方案,努力提升小镇整体品质。 2、加大推进项目招商,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神仙氧吧小镇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实施精准招商,2016年10月以来,新落地项目2个,签订意向协议项目2个,还有一批在谈项目,总投资额达100多亿元。其中,德信集团投资10亿元的神仙居德信文化主题乐园项目和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健康疗养中心项目已于2017年年初开工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古堰画乡小镇针对优质区块,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如莲花之岛、玩摄影基地、大花蕙兰基地、隐居画乡(二期)、铁工厂民宿改造等项目洽谈进展顺利。举行小镇创5A项目集中开工,游客中心、景区停车场、玉河路新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小镇自来水厂、50省道通景公路改造、渡南路立面改造等一批项目顺利完工,中国江南巴比松、风情商业街、滨水花苑等项目加快推进,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2亿元。完成了坪地半岛、镇区新增地块等区域土地征收工作,新征收土地610亩,累计征收土地1500余亩,全面强化土地保障。 3、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扶持政策。坚持市场导向。以企业的方式、市场的方法服务小镇建设,与省金控公司、市生态产业基金合作,组建旅投公司,共同出资建设。争取创新试点。2016年上半年,在省、市发改委的支持下,古堰画乡小镇成功被列入全国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镇,将获得5亿元的低息资金支持。强化政策扶持。在古堰画乡小镇,制定出台了《莲都区关于促进古堰画乡特色小镇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扶持促进小镇范围内文化旅游、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创业,2016年成功引进3家基金公司入驻。 四、对松江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1、挖掘产业特色,加强规划引领 从丽水市39个特色小镇来看,旅游产业类14个、历史经典产业7个、健康产业类6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类4个、时尚产业类3个、信息经济类2个、环保产业类2个、金融产业1个。全面对接了省里七大产业,培育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建设全域化生态旅游名城的目标导向,反映历史经典产业的特色,产业导向和地域特色。可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松江全区各镇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分化明显,能形成错位发展,如佘山旅游产业、洞泾机器人产业、车墩影视产业、泖港生态乡村产业、新浜生态物流产业、九亭虹桥商务产业等等,在统筹规划下的松江各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会将成为G60科创走廊上的一颗颗明珠。 2、出台系列政策,落实资金扶持 根据自身生态、文化、产业等独特资源和发展基础,明确G60科创走廊背景下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和扶持政策,尽快研究出台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培育的指导意见,明确配套政策和创建措施,赋予特色小镇相应的管理权,强化特色小镇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资引导功能,以较少财政资金带动更大规模社会资本投入,激发我区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活力。 建议在市级部门指导下,出台相关特色小镇业态布局规划、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等配套文件与政策,对特色小镇进行有效引导,促进特色小镇业态提档升级。 3、引进优质项目,培育管理人才 仙居县设立了特色小镇项目审批服务工作组,开设“审批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流程,优化服务质量,对特色小镇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因此,松江要借助全区平台,为特色小镇建设引荐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要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落户,培育综合能力较强的管理服务人才。 4、尊重市场资源,培育多级市场 丽水市古堰画乡小镇围绕“油画”文化,成功举办以“对话:山水与风”为题的中国写生大会。先后举办了“艺心常游——2016浙江省小幅油画作品展”“丽水本土巴比松优秀作品展”等,不断做强油画品牌、油画产业基地。围绕“古堰”文化,深度挖掘不断拓展。围绕“音乐”文化,成功举办“古堰新韵”小镇音乐节。围绕“创客”文化,积极鼓励创业创新,共吸引188家、近200名创客在小镇创业生活。 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向我区特色产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延伸,逐步打破政府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培育多层次的市场发展主体。 5、加强组织领导,引领科学发展 由于特色小镇在打造过程中并不严格局限于行政管辖区域,首要的就是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协调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事项,统筹合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因此,我区要建立起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街镇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我区特色小镇建设,破解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同时,要经常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调研创建工作,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广大干部群众对特色小镇建设建言献策,积极助力我区特色小镇不断科学发展。(黄婧 郑琦)
|